◇ 当前位置:首 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

学习园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教育“关键词”,代表委员为你盘点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0日 11:10  来源: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何奏响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强音?多位代表委员畅谈体会——

/images/article/202103061212114104.jpg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关键词:德智体美劳

【报告原声】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有学识、素质全面、创新能力强的时代新人,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直接针对育人质量和学生成长需求,为更高质量的教育提供系统保障。国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做了精细的课程安排,学校要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计划,让德智体美劳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发挥整体育人的功效。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要义和工作目标。我们要把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只有让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按这个目标去设计和实施,才能真正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会外连线】

天津市蓟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花宜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实招,说明国家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切,对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昭示希望、坚定信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传达,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区的实际行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礼仪教育、磨难教育、生态教育、耕读教育等融合育人实践,牢牢抓住教育事业发展的灵魂,回归教育本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报告原声】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精准回应了教育新阶段的时代特质,契合了当前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渴求。落实的关键在于增强基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激发基层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增强教师队伍吸引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农村教育发展的新短板在于内涵发展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这需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师住房、交通、工资、发展平台等待遇,加强校长教师专项培训。报告让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我们同心同德,一起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开局加油助力!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乡村振兴,发展最终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必须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体,没有能力强劲的乡村教师,振兴乡村教育只能是空口白话。所以要切实提高教师各类专项津贴,深化实施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会外连线】

北京市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我们听闻倍感鼓舞。目前,密云区教育正在通过突出向山区农村学校倾斜,突出向一线教师倾斜,突出向艺术、科技教育倾斜,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破解教育公平难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报告原声】

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杨善竑:“十三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下一步,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单列编制配足配齐公办园教师,解决好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问题,多举措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分类治理,让孩子们“有园上”,更“上好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一方面,要配合我国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做好普惠性幼儿园的合理规划布局、资源共享与整合,让每一个适龄幼儿都有途径和机会获得学前教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供基础保障。支持社会力量办园,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吸引更多有教育情怀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进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体系。

【会外连线】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家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让我们深感振奋。近年来,庐阳区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项目带动、加大资金供给、创新办园方式等形式,大力提升公办率和普惠率,2020年已基本实现区域学前教育“三园两覆盖”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高中阶段教育

【报告原声】

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对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我个人认为,一是开展新型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建设,探索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探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三是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职融通型”学校,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服务;四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督导评价制度和机制,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校长,我一直比较关注高中教育的生态问题。一枝独秀不是春,一个区域的“牛校”越牛,优质高中的资源就越稀缺,升学竞争就越紧张。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可以推广江苏一些地区的经验,建立以县域为主的高中招生体制,让城乡50多万人口区域中就有一所老百姓认可的优质高中,以百花争艳、千帆竞发的多样化发展态势迎来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局面。

【会外连线】

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韩小雨:海南将通过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通过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为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支持等措施,大力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报告原声】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提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重点,从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侧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速职业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高效整合,推进学历教育与社会化培训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要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构建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新格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要伴随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且专业要适度超前,让专业“宽”起来,与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中的“适应性”。

【会外连线】

江西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汤泾洪:近年来,江西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摆在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责任,制定“江西职教高考实施方案”“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人才实施方案”,建立一批现代化产业学院,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

【报告原声】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校长王欣会:目前,我国还有很多的特殊儿童不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特殊教育学校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入学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建议让更多民间力量参与特殊教育办学,解决目前我国部分残障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不能稳妥入学的问题。此外,建议把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常规检查必检项目,将附筛确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不仅鼓舞了民办教育界人士,而且符合社会各界的期待。我提交的“支持与规范并举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一时间就得到了3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签署。我相信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将不负众望,在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方面一定会大有作为。

【会外连线】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民办教育是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是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支持和规范两手抓,建立民办学校举办者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星级评定和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学校自主办学、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民办教育管理格局,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

【报告原声】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今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即将启动,建议一是要注重高质量抓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和支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差别化发展;二是要突出特色促发展,建设“双一流”重在质量和特色,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突出特色和优势,着重建设好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压缩“平原”,多建“高峰”,不搞“大而全”“小而全”,避免同质化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专门提到“双一流”建设,体现了国家对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决心和恒心。今年的报告特别提出要分类建设,我非常赞同。希望进一步改革评价体系,把鼓励、支持和引导不同类型学校特色发展更好落到实处。

【会外连线】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让更多高校有机会、有平台、有任务、有目标争创一流。我们要重点支持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率先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大力支持省属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专业争创国家一流,支持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的学科专业布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报告原声】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塔城市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闵晓青: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另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度交流交往交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是推动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就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科学谋划,通过深化专项研究、开展区域试点、建立专业支持体系等方式,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和理解中华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会外连线】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语委办主任王娟: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很振奋。今年,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等内容,把日常推普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青壮年农民的语言文字能力。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

【报告原声】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家长焦虑问题,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引导,家校社要协同配合、积极应对,以缓解家长焦虑,避免教育走向“内卷”,让教育回归本源,追求“向善向美”的价值导向。江西正在推进的制度化家校合作实践,旨在围绕学生成长,系统改善育人、办学和家庭三大环境,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的“五位一体”育人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韩平:立德树人作为系统工程,首先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效落实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切实改变当前“学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学校化”的错位现象,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家庭、社会与学校相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

【会外连线】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报告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合力,培育良好的育人生态,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主动协调社会资源,健全工作机制,进而推动家校社的有效衔接,培育良好育人生态,形成育人合力。

关键词:教育公平

【报告原声】

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准确,部署工作切实有力,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湖南教育工作将紧扣公平和质量两条主线,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要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助力,这就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东部高校已经有资源有能力承担起为中西部和农村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更多从当地招收学生,并引导学生去中西部和农村就业,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会外连线】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亚群:各地在教育公平上应有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能越来越集中,而应该向外扩散,扩大辐射范围。近些年来,厦门持续推进名校跨岛发展,推动岛内优质学校到岛外开展合作办学,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面,逐渐缩小了岛内外教育的差距。厦门还关注外来员工子女的健康成长,每年都会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通过深入外来员工孩子的家中,来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