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 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

学习园地

高校“三全育人”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旋律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6日 17:50  来源:

导 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为培育时代新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部署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

    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湖南应如何推动“三全育人”走实走深?《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谈传生

    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高校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站稳为国育才立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实际的紧密结合,是世界观与价值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主旋律。培养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牢牢把握这一主旋律,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深入实施。

    审视问题症结是推进“三全育人”的前提基础

    自2018年5月教育部开展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三全育人”积累了经验、总结了规律、取得了成效,但还存在需要深入思考和着力破解的现实问题。

    一是“全员”未到位,有“短板”。教师中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师评价体系中育人成果导向不够鲜明,教师职称职级晋升中参与育人的指标权重较低;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参与育人的协同机制还不健全。

    二是“全过程”未贯通,有“断点”。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时段覆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不够生动,专业课程中育人元素的挖掘存在简单嫁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碎片化倾向。

    三是“全方位”不完善,有“盲区”。各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还未能完全聚焦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十大”育人体系还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课内和课外无缝对接不够、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不够;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育人要素互促融通不够。

    健全机制、实现全员参与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汇聚全员育人的合力、实现育人的全过程贯通和全方位参与,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高校应根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标准》,将建设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层级,不给责任留空当;细化“十大育人”体系所涉及部门和教学单位的育人职责,作为其工作考核考量的首要标准;形成校内各育人主体聚焦“立德树人”多维发力的立体空间。

    二是健全主体协调机制。将育人责任、要求与成效纳入各项工作的制度设计与具体实施环节,通过定期研判讨论、情况通报、专题研究、集体商谈等制度,形成党群、管理、服务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多向联动、多维协调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三是健全教师队伍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应出台量化教师“育人”考评的指导性意见,将师德水平和“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同时将育人成果纳入管理服务人员年度考核、职级晋升的考察评价体系。

    四是健全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明晰家庭、社会、政府参与“三全育人”的责任清单,构建政府主导下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立“三全育人”联席会议制度。

    明晰路径、实现全过程融通是推进“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

    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小,需要明晰路径、将育人元素集结在一起,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

    一是建设思政课程群。依托人文社科领域课程,建设一批内容关联、育人主题明确、育人元素丰富的课程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对立德树人的支撑作用,同时整合挖掘通识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二是统筹课程思政标准。我省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省级层面应深入剖析各专业、学科所含各门课程中育人元素的内在逻辑,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标准。

    三是融通“十大育人”体系的建设内容。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总体要求,精准把握“十大育人”体系中各体系在育人目标上的内在耦合,找准各子系统的践履路径和方法,避免“十大育人”体系之间形成“孤岛效应”。

    四是实现理论教育全覆盖。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线”。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并结合国家战略、形势发展、时事热点等,定期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资源、实现全方位聚力是推进“三全育人”的强大支撑

    只有加快教育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是整合校内外实践教育资源。要将课内的知识教育、技能传授与课外实践的知识内化、技能强化、价值引领等功能深度融合。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布局,促进校内外各种实践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利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二是整合各方面育人资源。以学校为主体,搭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对话平台;参照世界互联会大会、G20峰会等形式,搭建各方育人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峰会,聚焦“三全育人”核心话题,探讨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是积极拓展各类育人资源。高校可根据“三全育人”建设标准,主动对接社会、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依托高校学科特色、优势专业和校外各类纪念场馆、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建设一批与“十大育人”体系紧密关联的特色基地;深入挖掘各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科技资源之中的育人元素,形成社会育人资源的谱系图。

    (作者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主任,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