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文新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云影讲坛”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8日 来源: 作者:

  11月14日上午,我院在金盆岭校区9教218报告厅举办了以“民族志传播研究:方法与理论”为题的学术讲座。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民族志传播研究”的重要开创者郭建斌主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戴钰主持此次讲座,我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加。

   讲座初始,郭建斌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指出,民族志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关注的议题,但由于观察的片段式、语言的限制、时间的缺乏,民族志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郭建斌表示,所谓“民族志传播研究”,指的是以田野调查作为主要方法,以传播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传播问题作为问题导向的一种理论建构型研究。

   郭建斌教授介绍了民族志传播研究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代狭义的“传播社会学”,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方法上明显属于人类学方法,或是如潘忠党所说的“民族志式”研究;第二阶段为2000至2010年,这一时期,国内有新闻传播院系的博士研究生基于国内媒体编辑部与乡村进行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同时,基于中国本土田野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也不断公开发表,使得“民族志传播研究”逐渐被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接纳;第三阶段为2010年以后,“民族志传播研究”的研究区域、对象等不断得以拓展。

随后,郭建斌教授分享滇川藏“大三角”地区流动电影研究的经历与研究成果。他讲述自己以“放映员”身份西藏昌都开展调查的故事与感受。随后,郭建斌教授介绍了“大三角”地区的“多点民族志”研究,他强调多点民族志中的点与点之间要有关系、有层次。

   郭建斌教授总结道,“民族志传播研究”是中国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者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研究类型目前“民族志传播”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标志性成果数量有限具有理论原创意味的研究更少未来“民族志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尚需深耕田野。

在问答环节中,针对程妍同学提出的如何破除访谈话术拿到有价值的采访内容,郭建斌教授回答道,在进行深度访谈时,需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用自己的问题打动人。而对于赵宇西同学提出的为什么会选择滇川藏流动电影作为研究对象,郭建斌教授表示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

讲座最后,戴钰老师总结,好研究是“蹲”出来的,论文既要写在祖国大地上,研究成果更要“接地气”,学术科研需要保持初心。此次讲座帮助学生们明确了民族志与田野调查方法的不同以及海外与本土民族志传播研究的区别,让同学们对于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文/乔楚涵 图/刘芷萱 审核/戴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