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聚焦人才培养赋予的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战略需求及湖南省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一、学院简介
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行业的主体学院,是学校最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单位,也是学校首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拥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建养与运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构建了“院士+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的人才梯队。学科聚焦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优势特色,拥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特殊岩土路基稳定与加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道路绿色建养材料与环保,交通运输规划与车路协同)。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案例简介
学院坚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湖南省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从氛围营造、内涵发展和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积极推进与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湖南建投等行业内优质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提出了构建文化融合、多元驱动的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生态圈的思路,充分调动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的积极性,凝练“组织联动、人才联培、活动联办、平台联建”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开创了“企校师生”融合发展新局面。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2023届毕业生本科生初次总就业率达到了91.9%,升学率为29.98%,从就业地域省份分布来看,选择留湘工作的毕业生占比最高,留湘就业130人,占总就业人数382人的34.03%。
2.主要解约的教学问题
一是培养理念滞缓、机制不健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培养方案评价与修订机制单一,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缺乏工程实践。
二是课程体系滞后、教学模式单一,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有待完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不系统、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实习实践模式单一。
三是课程思政元素少、三全育人覆盖不足。专业实践平台资源不足,科产教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需通过校企平台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构建矢志“工程报国”、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立足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实践,全面梳理学院解决教学问题的路径举措,总结凝练形成“组织联动、人才联培、活动联办、平台联建”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组织联动,构建面向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修订与持续改进机制。坚持紧扣新经济、新市场、新产业需求,通过制定市场开拓计划,定期开展高层会晤、现场走访与调研,鼓励各系部、办公室与企业人员互通来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系统搭建学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多维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修订与反馈机制。
二是平台联建,丰富实践育人内涵。学院充分发挥所属交通行业特色与智力优势,深化了与行业内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与中国交建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就业、实习以及专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培养、实习就业、课题共研共建等方面提供广阔的平台,丰富了实践育人内涵。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等专业优势与智力资源,与中国邮政、顺丰速运等企业,共同聚焦贫困村农产品包装、运输与销售等产业扶贫重要环节,创建校村创新创业基地,在湖南省内开展“蜂巢”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既帮助贫困村解决农产品运输、销售等问题,又有效锻炼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三是人才联培,创新实践育人载体。学院与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保利长大等企业开展“3+1”联合培养班,培养形式包括专家讲座、技能竞赛、素质拓展、文体活动、职场模拟与专业实践等多个方面,内容除进行学科融合交叉培养和新增相应学时的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提升了实践教学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的零过渡。
四是活动联办,拓展三全育人渠道。学院坚持围绕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学生喜爱、参与度高的系列活动,以企业冠名和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工程项目、技术经验等充分融入,不断提升活动吸引力、实践性和技术性,打造了“浙江交工杯”模拟招投标大赛、“湖南路桥杯”交通知识竞赛。学院紧扣“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倡议及“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为结合点,与交通、建筑行业内优质用人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开展“走访超级工地”、“四好农村路建设”专项调研、“乡村振兴”调研等实习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的特殊魅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建设。
四.案例的创新点、改革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1.案例的创新点:一是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二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程实践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三是形成育人合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改革成效:“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实施以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学校前列,签约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国企毕业生占就业签约学生的80%以上,培育了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践行初心与使命-刘思民”等一批就业创业典型,综合受益人数超4000余人;
3.推广应用:形成了具有可借鉴和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四联共建”模式经验,实施过程中成功获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与教研教改课题共5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并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受到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等媒体多次报道。本案例围绕工科学生成长规律与接受特点,着力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提升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与行业背景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
图1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四联共建”模式简图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聚焦人才培养赋予的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战略需求及湖南省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一、学院简介
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行业的主体学院,是学校最早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单位,也是学校首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拥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建养与运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构建了“院士+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优秀青年博士”的人才梯队。学科聚焦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优势特色,拥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特殊岩土路基稳定与加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道路绿色建养材料与环保,交通运输规划与车路协同)。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案例简介
学院坚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湖南省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从氛围营造、内涵发展和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积极推进与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湖南建投等行业内优质用人单位深度合作,提出了构建文化融合、多元驱动的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生态圈的思路,充分调动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的积极性,凝练“组织联动、人才联培、活动联办、平台联建”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开创了“企校师生”融合发展新局面。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2023届毕业生本科生初次总就业率达到了91.9%,升学率为29.98%,从就业地域省份分布来看,选择留湘工作的毕业生占比最高,留湘就业130人,占总就业人数382人的34.03%。
2.主要解约的教学问题
一是培养理念滞缓、机制不健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培养方案评价与修订机制单一,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缺乏工程实践。
二是课程体系滞后、教学模式单一,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有待完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不系统、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实习实践模式单一。
三是课程思政元素少、三全育人覆盖不足。专业实践平台资源不足,科产教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需通过校企平台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构建矢志“工程报国”、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立足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实践,全面梳理学院解决教学问题的路径举措,总结凝练形成“组织联动、人才联培、活动联办、平台联建”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组织联动,构建面向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修订与持续改进机制。坚持紧扣新经济、新市场、新产业需求,通过制定市场开拓计划,定期开展高层会晤、现场走访与调研,鼓励各系部、办公室与企业人员互通来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系统搭建学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多维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修订与反馈机制。
二是平台联建,丰富实践育人内涵。学院充分发挥所属交通行业特色与智力优势,深化了与行业内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与中国交建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就业、实习以及专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培养、实习就业、课题共研共建等方面提供广阔的平台,丰富了实践育人内涵。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等专业优势与智力资源,与中国邮政、顺丰速运等企业,共同聚焦贫困村农产品包装、运输与销售等产业扶贫重要环节,创建校村创新创业基地,在湖南省内开展“蜂巢”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既帮助贫困村解决农产品运输、销售等问题,又有效锻炼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三是人才联培,创新实践育人载体。学院与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保利长大等企业开展“3+1”联合培养班,培养形式包括专家讲座、技能竞赛、素质拓展、文体活动、职场模拟与专业实践等多个方面,内容除进行学科融合交叉培养和新增相应学时的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提升了实践教学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的零过渡。
四是活动联办,拓展三全育人渠道。学院坚持围绕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学生喜爱、参与度高的系列活动,以企业冠名和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工程项目、技术经验等充分融入,不断提升活动吸引力、实践性和技术性,打造了“浙江交工杯”模拟招投标大赛、“湖南路桥杯”交通知识竞赛。学院紧扣“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倡议及“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为结合点,与交通、建筑行业内优质用人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开展“走访超级工地”、“四好农村路建设”专项调研、“乡村振兴”调研等实习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的特殊魅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建设。
四.案例的创新点、改革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1.案例的创新点:一是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二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程实践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三是形成育人合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改革成效:“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实施以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学校前列,签约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国企毕业生占就业签约学生的80%以上,培育了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践行初心与使命-刘思民”等一批就业创业典型,综合受益人数超4000余人;
3.推广应用:形成了具有可借鉴和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四联共建”模式经验,实施过程中成功获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与教研教改课题共5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并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受到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等媒体多次报道。本案例围绕工科学生成长规律与接受特点,着力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提升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与行业背景的“四联共建”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
图1 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四联共建”模式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