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4年工作思路及上半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4-03-10 14:50:54 浏览量:
2014年是学校完成“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的冲刺之年。本年度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加强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尽快实现“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为此,学院安排如下重点工作:
一、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工作思路: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贯彻执行学校2014年的教学工作要点,以专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反馈的相关制度,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年度工作目标:力争本年度新增省级教改项目1项,在教学研究刊物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以上。新增省部级创新性实验项目4项,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5项以上。新增教师教学省部级获奖3人次,新增校级优秀基层组织1个。新增优秀网络教学课程5门,实现8门课程的课程考试改革,大学生各类省部级竞赛获奖15项以上。
具体工作与措施:
1.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试行)》,并结合学院各专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制订各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2. 各专业按照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一系列的活动。
3.深入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为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参照。
4.建立健全专业负责人长效负责机制,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反馈的相关制度,建立各专业教学信息月报告制度。
5.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继续推进计算机类公共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建立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科研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科研可持续发展机制,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国家级项目特别是国自科基金申报的谋划、培育的力度,持续深入在交通、军口等行业领域内高级别项目的实质性合作,积极鼓励年轻博士与科研骨干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年度工作目标:SCI、EI期刊以上高水平论文数量有较大幅度地提升;积极利用学院人才资源,提高在硬件研发及成果推广的能力与水平;明年国自科申报数量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积极谋划省级科研平台的筹建;进一步严格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做好国家自科、省自科基金及省市科技计划等纵向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根据年轻博士尤其是新进博士的科研专长,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开展科学研究的各种机会。
2.积极发动年轻博士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各类访学项目,研讨相关的管理办法,保障申报访学人员的积极性。
3.进一步总结学院绩效评估与分配办法试行一年来的成绩与经验,积极推进绩效系统的建设,健全相关办法实施的信息化手段。
4.积极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大与行业的联系;结合学院科研平台的建设部署,健全学院设备、资源及场地的使用与管理手段,积极谋划省级科研平台的申报与筹建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实验中心建设,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关系,针对学校大规模机考的需求,改善内外部环境;改革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中心在人力、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布局;积极配合学院校企合作的需要,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年度工作目标:加大专业实验室的硬件投资与建设力度;进一步理顺责任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与发展模式;完成201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招标、采购及建设,积极谋划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申报及筹建工作。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切实做好2013年中央财政专项——服务虚拟化及桌面虚拟化平台的招投标工作、落实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前期支撑工作。
2.积极与学校职能处室沟通,谋划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申报及筹建。
3.建立健全基于网络的资产设备采购、运行等管理手段,完善实验中心绩效管理办法。
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监控,建设研究生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导师责权机制,着力提升指导质量。
具体工作与举措:
1.修订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位标准。结合学科特点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
2.做好社会赞助等各种资源的统筹,突出激励功能,吸引优秀生源,健全研究生“三助”岗位,逐步构建长效、多元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3.加大考核和淘汰力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规范学术行为,倡导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
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开创“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新局面
工作思路:我院学生工作按照“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和“保稳定、育英才、促发展”的职责,立足学院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持续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下学生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全面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年度工作目标: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化学生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持续加强我院学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创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工作途径,建立服务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品牌工作。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与程序,探索建立发展学生党员责任追究机制和学生党员问责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学生党员“1+X”工程,进一步补充完善教师党员担任各学生党支部指导员制度。
2、深化学风建设,以制度为导向,逐步完善激励学生成才的长效管理机制。以评促奖、以奖促学、树立学习典型,交流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狠抓学院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工作职责制度化,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作用。创建
3、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形成多方位服务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在原有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基础上,以打造基于网页的网上成长辅导室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认真筹备湖南省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成长辅导室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院、系、班级”网上网下两级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制定学院家困生动态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促进诚信、感恩、励志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使物质扶助与精神扶助相结合,帮助家困生成长成才。
4、 提升学院团学影响力,倾力打造团学品牌活动。搭建学院共青团媒体工作室,增设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完善学院共青团团校,结合青年马克思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对共青团员的培养和教育。学院关工委将继续发挥老同志的优势、特长,教育、疏导和关爱青年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着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工作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加强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尽快实现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2、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健全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集体;改进工作作风,学院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广大师生面临的难题。
3、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起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党支部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做好教工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4、切实巩固和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按照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整改。
5、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学校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创新举措,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继续按照学校要求,对照防控风险点,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度,院系领导要认真履行落实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
6、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学院形象。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聚焦学院工作中的亮点,积极宣传,不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继续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宣传作用。
7、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和统战组织作用,不断增强学院的向心力;进一步推进党务、院务公开;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等活动。
8、高度重视学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院文化建设方案,依据学院财力,分布实施文化建设方案,逐步营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积淀学院文化底蕴。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4.3.4